安庆关于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2-06-22 17:01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适应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保障城市安全和服务重点行业发展、百姓生活幸福、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显著提升,气象现代化程度迈入全省第一方阵。气象观测精密度、预报精准度、服务精细度显著提高,科技创新对气象现代化水平的贡献显著增强,气象装备和人才队伍建设达到全省一流水平,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智慧气象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足市情、紧扣重点的原则。我市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复杂多变,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多发频发,光、热、水资源充沛,气象景观、气候康养资源丰富,应持续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气候资源开发能力,更大力度推进气象工作。

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原则。顺应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要求,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聚焦气象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部门联动、合力推进的原则。建立健全气象事业统筹协调机制,整合地方和部门优势资源,加强城乡气象灾害防御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共同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联动能力建设

1.持续提高防汛抗旱气象服务能力。针对我市受季风影响显著,易受内河洪峰和长江水位顶托的双重影响,旱涝急转、复杂多变的防汛抗旱形势,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健全会商研判、应急响应、信息共享等机制,提高流域洪涝、干旱灾害的监测、预警、评估效能,提升指挥调度和联防联控水平。加强台风、暴雨、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监测,提高预报精准度,延长预见期。完善我市长江航道气象监测网布局,在沿江布设9个便携式自动气象观测站。加强对重要内河、湖泊、森林、路段气象监测,加密气象观测站点,将全市31个单要素(雨量)观测站升级为多要素观测站。[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持续提高突发公共事件气象服务能力。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运行机制,实现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网发布。加强高速公路、国省及以下道路、长江沿线团雾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积极构建道路、航运、航空立体交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安庆消防救援指挥气象信息支持平台和基于气象敏感性疾病风险预测预警的公众疾病预防健康气象服务平台。为地质灾害、森林防火、危险化学品、地震、重污染天气等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提供气象支撑。[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消防救援支队、市数据资源局、市林业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进一步加强气象科技运用能力建设

3.不断加强气象关键技术应用和研究。将交通气象、流域气象、生态气象、农业气象等重点领域纳入我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支持开展气象科技项目研究。加快推进安徽省气象装备检定安庆分中心建设,开展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不断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测精准度。开展智慧城市气象观测,深化气象卫星、高分卫星在气象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对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进行双偏振改造,布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等新一代垂直遥感监测设备,建设图像与视频识别天气现象监测系统,开展一网多能立体观测。增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推进网格预报预测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5.不断推动重点行业气象服务智能化运用。加快水利、交通、生态、旅游、林业等行业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建设,推广应用泛在气象信息智能感知系统,服务防汛抗旱、综合交通、全域旅游、绿色美好家园建设等重点领域,减轻气象灾害风险,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进一步加强生态气象保障能力建设

6.加快完善生态气象监测站网。以提升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植被和空气质量、土壤水分自动连续观测能力为目标,在沿江及重点河湖生态功能区、重点污染源集中区建设空地一体植被生态气象监测系统。结合防汛抗旱、中小河流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治理、综合交通体系、旅游景区、智慧城市、美丽乡村等工程建设,提高配套气象监测能力。[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7.加快促进气候资源保护与开发。推动生态小气候和生态系统气象服务规划编制,完善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推进天柱山旅游气象台建设,助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展中国天然氧吧创建、避暑旅游目的地评选,促进康养产业发展。完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和溯源体系,打造“气候好产品”品牌。[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8.加快落实绿色生态气象保障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完善气象遥感监测农作物秸秆等露天焚烧联动机制。开展污染物传输路径、溯源研究,提升重污染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固定作业点建设,提升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抗旱、大气污染防治和森林防火中的作用,为建设绿色美好家园提供高质量的气象保障。[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9.着力强化基层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建立城镇暴雨内涝、降水监测预报等基础信息共享机制。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创建,增强城镇内涝风险防治能力。开展雷电灾害风险普查,落实公益性、公共安全防雷技术服务。[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市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0.着力加强农业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建设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构建气象为农服务大数据云平台。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发展精细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推进现代农业气象信息技术示范应用,为美丽乡村建设保驾护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各地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推进气象事业发展的工作机制,把推进气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将相关重点工作列为督办事项,对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

(二)强化规划引领和项目支撑。按照改革方向、发展定位,将气象发展规划融入到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及相关发展规划。着重在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军民融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点领域谋划一些重大工程项目。

(三)加大资金和人才支持力度。推进气象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落实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气象能力建设的经费保障。加大规划、用地、资金等方面的保障力度,确保中央财政投资建设的先进装备按期建成发挥效益。加强气象人才引进和培养,将气象高层次人才纳入地方人才工程予以支持,为促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展开
订阅招商网络邮件周刊,每周行业资讯,最新政策信息、项目信息为您推送

全部

招商资讯

载体信息

产业园区

优惠政策

研究报告

项目播报

订阅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产业扶持政策
  • 企业投资政策
  • 土地厂房政策
  • 其他相关咨询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